- 殿试
- (殿试, 殿試)
科举制度中皇帝对会试取录的贡士在殿廷上亲自策问的考试, 也叫廷试。 始于唐武则天后载初元年(690)。 殿试后将进士分为五甲之制始于宋太平兴国八年(983)。 元顺帝时改分三甲, 并规定一甲只限三人。 明、 清因之。 明、 清制度, 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, 通称第一名为状元, 第二名为榜眼, 第三名为探花。 二甲均赐进士出身, 第一名通称传胪。 三甲均赐同进士出身。
* * *(殿試, 殿试) 科舉制度中皇帝對會試取錄的貢士在殿廷上親自策問的考試, 也叫廷試。 始于唐武則天後載初元年(690)。 殿試後將進士分為五甲之制始于宋太平興國八年(983)。 元順帝時改分三甲, 並規定一甲只限三人。 明、 清因之。 明、 清制度, 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, 通稱第一名為狀元, 第二名為榜眼, 第三名為探花。 二甲均賜進士出身, 第一名通稱傳臚。 三甲均賜同進士出身。
Chinese Collegiate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bureaucratic ranks (Simple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characters). 2013.